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台灣國語與大陸普通話的差異-西班牙 狄馬棣(台灣大學)


       大家都知道台灣人講的中文與大陸人講的不盡相同,特別是和大陸北方比起來差異更為明顯。若台灣與大陸講的都是中文,為何有許多差異呢? 簡單兩岸已分隔很久了,因此在兩岸中文的發展也不一樣。 因這不同的發展而造成很多差異,這些差異可分為二個方面:第一個是口音的差異,包括字的唸法或者聲調的不同。第二個是文法的差異 。
      首先,我們將分析口音的差異。最重要的是有的字唸的音不一樣,比方說:垃圾台灣:lèsèㄌㄜˋㄙㄜˋ大陸:lājīㄌㄚㄐㄧ,角台灣:jiǎoㄐㄧㄠˇ,大陸:juéㄐㄩㄝˊ台灣:xiěㄒㄧㄝˇ大陸:xuèㄒㄩㄝˋ,和 台灣:hànㄏㄢˋ大陸:héㄏㄜˊ等等。
       也有一些詞他們的聲調完全不一樣:企業台灣:qìyèㄑㄧˋㄧㄝˋ),大陸:qǐyè(ㄑㄧˇㄧㄝˋ,危險台灣:wéixiǎnㄨㄟˊㄒㄧㄢˇ,大陸:wēixiǎnㄨㄟㄒㄧㄢˇ)。除了剛剛提到的這些字的唸法,還有一些別的差別。
       台灣人說話時翹舌音常常比較不清楚, 翹舌音包括拼音的zhㄓ), chㄔ), shㄕ). 因此他們唸成接近三個舌齒音 z(ㄗ), cㄘ), sㄙ)。 不太會發音翹舌音的理由是台語裡沒有翹舌音,所以對台語是母語的人來說很難這些音。可能會搞混的詞是: 找-早,蟲-從,樹-速。還有eng(ㄥ)、ing(ㄧㄥ)也會唸得跟 en(ㄣ)、in(ㄧㄣ)差不多,比方說:該-影,成-陳。
        還有一些詞開頭是拼音的 b(ㄅ)、 f(ㄈ)、p(ㄆ)結尾是eng(ㄥ),這個情況下結尾eng(ㄥ)經常會被唸成ong(ㄨㄥ)比方說微風,豐富,信封,崩塌等等。
       另外一個部分是拼音的r(ㄖ)和l(ㄌ)的唸法。他們可能唸得都像是l(ㄌ),很容易造成混淆。比如說『熱』的r(ㄖ)跟『冷』的l (ㄌ)的發音。
       這方面最後的一個特色比較特別。這個特色到台語的影響比較深的人才會有特色。他們會把yu(ㄩ)、xu (ㄒㄩ)唸成 yi(ㄧ)、xi(ㄒ),比方說:體館,要,氣。還有他們也會把zhi(ㄓ)、chi(ㄔ)、 shi(ㄕ)唸成 zhu(ㄓㄨ)、chu(ㄔㄨ)、shu(ㄕㄨ)
       另外一個方面是文法的差異。一般來說,台灣人會「在」表示進行式:他在吃飯。但大陸人用「著」他吃著飯
       台灣人常常說「一下」。當然大陸也會經常用到,但是台灣人用「一下」的次數比較多。
        我們還應該注意「給」這詞的用法。在普通話裡「給」必須放在動詞的前面:請你給我打電話。可國語裡「給」可放在動詞的前面或後面。台灣人說:「請你打電話給我。」大陸人說:「請你給我打電話。」
       另外一個,台灣人非常喜歡把「掉」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完成。大陸人也會用到,但沒有台灣人那麼常
       還有一個重要的差異是 「V+看看」的句型。這句型在普通話裡是不對的,不標準。「V+看看」這樣的用法似乎是從台語來的,因為普通話標準的句型是「VV+看」。我們來看一些句子:「台」你吃看看,「中」你吃吃看。「台」你應該要試看看,「中」你應該要試試看。
       另外一個很特別的差異就是「有」的用法。台灣人經常會「有」表示完成。這也是到了台語的影響。因此大陸人並沒有這個「有」的用法,他們會用「了」這個字來表示一樣的意思。例子:「台」你拿糖果嗎?「中」你拿糖果嗎?
     「會」和「不會」的用法也很特別。根據 Kubler (1985, p. 84) 這個特色也是因到台語的影響。台灣人用「會」這個字當做助動詞,大陸人也會,可台灣人用得比較多。例如:「台」這個菜也不太酸也不太甜,「中」這個菜也不太酸也不太甜。
       以上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文法差異。本來也想研究詞彙用法的差異,但範圍太大,無法縮小,所以今天我就說到這裡為止,以後如果有機會,再和大家談談詞彙用法的差異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日本、台灣 就業大不同-日本 山中悠(台灣大學)



日本、台灣,就業大不同  

作者:山中悠 日本  (台灣大學)


一、前言
      近二十幾年,日本經歷泡沫經濟的崩潰之後,就一直面臨不景氣的情況。這個經濟狀況不只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確實也影響到我們學生的就職率。我調查了日本跟臺灣兩國的學生用什麽方法來找工作,並且整理了兩個國家之間有何差異。雖然我不確定哪一個是比較有效率的,但是希望透過這個報告,除了可以了解其他國家的就業狀況之外,也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

二、在日本找工作的方式
      首先,給大家介紹日本的「就職活動」。所謂的「就職活動」是包括學生應徵實習工作、參加説明會、面試等一連串關於找工作的活動。日本學生爲了找工作,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準備這些東西,最長差不多要花一年的時間找工作。每年就職活動的時程都差不多。從三年級的七月到八月開始,學生爲了參加實習開始投履歷表。十二月一號,各個公司開始舉辦他們的説明會。由於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規定,爲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時間,十二月一號之前不可以舉辦任何的「採用活動」。所謂的「採用活動」就是舉辦錄用考試、公司的説明會等關於徵才的活動。一月到三月是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最忙的時期,很多公司的履歷表收件截止日期都是到這個時候為止。學生用人才網站來投履歷表。同時從這個時候起到八月多,各公司舉辦筆試和面試。學生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學生必須要投很多履歷表。

三、日本的就職活動的問題
      儘管看起來是很有效率,但是有好幾個常常引起討論的深刻的問題。第一個是這些就職活動會妨礙學生的學習。隨著網路的發展,學生比以前更容易申請公司了。去年每一個學生的平均申請數達到二十六家。但是這個便利性導致學生沒有想很多就申請很多家公司的問題,反而讓學生之間的競爭變得更激烈。由於學生要投入很多時間準備,因此也會妨礙學生的學習時間,大學好像不是一個做學問的地方,變成只是給學生找工作所需的學歷的地方了。雖然有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規定,看起來還是沒有什麽效果。第二個是如果你沒有走以上的就職活動的流程,找到工作的機會會變少。這幾年來,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宣佈國際化的重要性,然而他們錄用新人的方式一直沒有改變。由於留學生沒辦法參加這些活動,因此去國外念書、具有豐富國際經驗的學生找工作的機會反而比較少。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必須要錄取擁有國際觀的學生。這可以說是一個矛盾。加上,只要在過程中有一次偏離這個流程的話,就很難繼續和其他人競爭,因此有些人爲了找工作選擇延畢。

四、在臺灣找工作的方式
      接著我要介紹臺灣的學生用什麽方法來找工作。根據2012年的調查,大學畢業之後的三個月内還找不到工作的學生的比率是百分之四十六。雖然台灣的學生找工作的方式跟日本完全不一樣,但是也可以看到現在的就業率多低。
      一般的臺灣學生差不多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男生的話大學畢業要先當兵,當完兵之後開始找工作)。雖然有些外資的跨國企業比較早開始錄用學生,但是在臺灣大部分的公司是中小企業,他們需要可以即刻發揮作用的新人,所以只錄用快要畢業或是剛畢業的馬上可以工作的人才。那臺灣的學生用什麽樣的方法來找工作呢?一般學生在網路上找資料,或是會登錄一些人才網站,對有興趣的公司投履歷表。儘管這個部分是跟日本一樣的,但是臺灣沒有專門給正在找工作的「學生」的就職網站。這些網站是跟轉業者和一般的尋求工作的人們共用的。還有臺灣有跟日本一樣的聯合企業説明會,但是沒有像日本的企業一樣舉辦很詳細的説明會。學生在這裡可以拿到企業的資料,如果有興趣的話就投履歷表。看起來在臺灣也可以用很多方式來找工作。但是他們要看那個公司裡有沒有人才的需求,如果不符合公司的需要,也不一定可以參加面試,也就是說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一部份要看學生的運氣。

五、日本跟臺灣的差別
      以上是日本跟臺灣大學生的一般的找工作的方式。這樣整理之後發現兩國的辦法都各有優缺點。譬如日本的就職活動會妨礙留學生的就職機會,使得他們比較不容易找到工作。但是日本的就職比臺灣的有系統,學生比較容易可以申請到公司。相反的,臺灣的大學生是畢業後才開始找工作,所以可以專心地念書,享受大學生活。但是沒有整理好的專屬學生找工作的系統,因此也可以說比較沒有效率。這些差別可能跟日本和臺灣的各個企業文化有關。日本的企業因爲想要計劃性地培養新人才,所以通常實施大量採用,然後統一訓練。除非是一個大公司,否則臺灣的企業對新人不一定會做培訓。臺灣企業的新人一般跟著前輩一起工作,自己慢慢地學習。這些企業文化確實影響到學生找工作的方式。

六、結論
      雖然每個國家找工作的方式各有優點和缺點。但是那是因為他們的企業文化而造成的。日本的就職問題已經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因此有些公司也慢慢地改善他們的文化。譬如把採用的時期延遲,或是如果你沒有工作經驗,加上畢業三年以内的話,可以受到跟剛畢業的學生一樣的待遇等。希望以後這些就職方式能慢慢地變得完全不會影響學生的生活,讓大家都有一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