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國,「和諧社會」破碎了嗎?-挪威 聶勇(台灣大學)




        2013314日中共第五代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他們在國內和國外都要面對不少的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討論一些國內的問題。為了提出中國最難解決的問題,我想從歷史的關點,針對他們的《改革開放》政策去分析
  1978年鄧小平發起《改革開放》,根據不少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表示,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國家。鄧小平有句很有名的話是《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鄧小平並不願意改革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體制,他只將毛澤東主義改革成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受到鄧小平只注重實用的政治體系的影響,帶來了一些問題和矛盾。接下來我要提出那些社會的問題和矛盾。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發展經濟,如今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貧富差別也相當巨大。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一個人人平等 的社會,在經歷鄧小平時代以後,如今中國已經變成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會,鄧小平也說《先讓一些人變富有,以後剩下來的人會跟著變富有》,我覺得用時間來透 視這個問題是個矛盾。胡景濤在2003年說過要減少社會動蕩和創造和諧的社會,然而在現實裡中國並不是個和諧的社會。根據不少的社會科學家觀察,每年在中 國一共發生十萬多起抗議事件,大部分抗議的原因是人們的房產被政府沒收,空氣污染的問題,或政治家腐敗貪污被大眾發現。
  我覺得中國新一 代國家領導人要注意和解決的是第一個重要問題是貧富的差距,包括城市和農村不平等的發展,中國的農村生活水平跟城市的差別很大,比如說教育機會,保健的服 務等等。雖然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算是高度發展的大城市,可是中國的農村落後,農村跟上海和北京的發展完全無法比較。在大城市工作的鄉村民工潮人口超 過兩千萬,可是因為戶口的政策,他們不能享受政府的福利。
  第二是空氣污染,30多年來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說非常嚴重,一月時北京做的空氣污染品質檢測結果是史上最糟糕的,中國為了減少空氣污染的問題應該要慢慢地從工廠產品的經濟改變成研發科技的經濟,能做自己的高級商品,減少工廠的數量。
   第三是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濟發展和官商關係的問題,包括嚴重的腐敗。如果沒有新的政治改革,怎麼減少腐敗呢?因為中國的司法、立法、行政在現實中沒有分 開,還有去年中國政府通過一個新的法律,中國律師要對中國共產黨忠心。如果不能把司法、立法和行政分開,中國人民的權利又怎麼會好呢?
  提出中國現在的挑戰和困難並不難,可是去面對與執行卻很難,中國新一代國家領導人應該要有新的政策與改革。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少吃肉,吃齋茹素的好處-澳洲 蘇昱安(台灣大學)






前言:
 有很多人剛聽到吃素的時候,不太瞭解吃素是什意思,或者會對吃素的人有很多誤會。「素」字就是代表清淨、簡單、樸實的意思,所以吃素就是吃清淨、簡單、樸實的食物。這一篇文章會討論少吃肉的概念、宗教對於素食的看法、不同種類的素食,並且從生理構造和環保的方面來證明吃素的好處。

本文:

. 首先,吃素其實不是一個很陌生的想法,有許多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實會少吃肉:
·      回教徒不吃豬肉,吃其他肉類的時候必須是halal的。
·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按照他們的節日在不一樣的時段就不能吃肉。
·      佛教徒也不應該吃肉,有一些人會在初一十五吃素。
·      基督教徒不能吃有血的食物,因此有一些外國人會認為不可以吃紅肉,只可以吃白肉,比方說雞或魚。
.其實很多宗教在經典中也支持素食。
釋迦牟尼佛:
「若食肉者,無有慈悲,既無慈悲,非我弟子,我非彼師。」
《梵網經》: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聖經》神說:
「看那!我將那遍地結有種子的菜蔬,還有樹上結有核的果子,賜給你們當食物。至於空中的飛禽、地上的走獸、還有一切有生命的物,牠們有屬於牠們所吃的食物,人類與動物是互不侵犯的。」
      其實不同宗教的人,都有自己對於飲食的看法和規定,都不應該被批評誹謗。比較奇怪的是很多人覺得完全吃素的人「很奇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會有少吃肉或不吃某一種肉類。所以再進一步吃少一點肉就是不吃肉或吃素食。


. 吃素的方式其實分很多種類:
1.     早齋早上不吃肉
2.     pesco pollo vegetarian 所謂的外國人的素,可以吃魚和雞肉,其他種類就不吃。
3.     lacto-ovo vegetarian 蛋奶素可以吃蛋、喝奶類(牛奶和雞蛋不需要殺了動物就可以吃)。
4.     Vegan 純素完全不可以吃任何動物或利用它們的產品例如蜂蜜,蛋,牛奶,羊毛等。
      有一些人剛開始吃素的時候,沒有辦法完全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所以就從早齋開始,或學習一個星期幾天不吃肉,慢慢習慣了後,就改成全素。我本身是吃第三種,蛋奶素,除了不吃動物肉以外,也不吃五葷-大蒜、蔥、蕎頭(小蒜)、韭菜、洋蔥(興渠)。
      其實現在有很多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不是了宗教而吃素。他們是了自己的健康和環保,因此選擇素食飲食,造成了一種保護動物、地球、自己的身體健康的文化和趨勢。

. 做生意的目標在追求最大利潤,因此現在為了供應龐大飲食需求所養的動物常常有很多抗生素、荷爾蒙和農藥。這樣動物就會長得又快又划算。動物所住的地方非常窄,沒有辦法移動,這樣子他們就胖得更快,不會浪費熱量,也不會浪費時間空間,可以更快賣出去。但是這會造成動物容易生病,不健康,不自然地長大。吃這些動物對自己的身體不好,會把它們所累積的抗生素和荷爾蒙轉移到我們身上。人類會了自己的健康而把我們自己吃的植物洗過,把農藥沖掉,可是哪裡會幫動物做一樣的動作呢?這些動物都會累積很多農藥在身上,而人類還是會覺得,哇!好好吃哦!
      動物有很多人類看不見的細菌和寄生蟲,雖然大部份的人吃肉之前會先經過一些處理,像洗或煮,可是這些細菌和寄生蟲還可能存在,非常高的溫度都不一定能把它殺掉。何況很多人喜歡生吃肉食--特別是生魚片,更容易了吃這些食物而吃壞了身體。
      你買肉來吃的時候,你會知道這個動物是否有疾病嗎?你看得出來這個動物是否有癌症嗎?在那種環境長大,動物哪裡會健康呢?你把牠們吃下去,你認為自己的身體真的會變得更健康嗎?吃太多的肉導致人們現在有很多奇怪的病,所以引發惡性腫瘤、腦(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這些慢性疾病接踵而來。
      如果你要吃一塊肉,那個動物就必須死掉,動物死掉後他們的身體就會開始腐爛,把這些腐爛、又有很多抗生素、荷爾蒙、農藥、細菌和寄生蟲的東西吃到自己的身體裡,哪裡會有什好處呢?你所吸收的營養沒有辦法抵抗這些壞處。可是人類就是喜歡把這些肉塞進嘴巴,會覺得肉食的味道香噴噴,並且常常放大量的油、糖來推銷這些肉。
      有一些人會認為吃素食不健康、營養不足,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只要飲食均衡,就可以在蔬果、豆類、海藻類、五穀根莖類及菇類中吸收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人的生理構造是不適合吃肉的。人沒有爪子,也沒有尖銳突出的犬齒,胃酸較肉食動物少20倍,腸道是身體的12倍長,肉食動物的腸道一般來說約只有身體的3 倍長,能迅速將易腐敗的肉類排出體外。這些都證明,人類是適合吃素食的。

. 科學家也做出許多報告:「少吃動物肉可以減少耗竭地球資源。」動物要吃掉許多糧食,例如牛要吃掉許多草,豬要吃掉許多飼料,要耗費很多糧食才能養肥、養大一隻豬、一隻牛、一隻羊,而這隻豬、這隻牛、這隻羊卻養活不了幾個人。現在的地球其實有足夠的食物來養活全部的人類,可是很多人還是會餓死,我們把他們可以吃的糧食拿去餵動物,這是一種傷害人類(直接餓死的人)又傷害動物的行為。
      所以素食者所消耗的關於食物這方面的地球資源是相當少量的;飼養動物又牽涉到水土保持,包括水汙染、土質汙染,以及其他各項汙染的問題。
      我們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後代子孫著想,如果不希望未來的孩子生存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空氣汙染環境中,不希望每天都要到便利商店去買礦泉水才有水能喝,那麼保護生態環境是為人類、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謀福利的行為,這也是一種慈悲的表現。

結論:
古詩曰:
「肉字本是兩個人,迷人不識大口吞;吃他半斤還八兩,算來還是人吃人。」
總而言之:
·      吃素這個觀念不是陌生的奇特觀念。
·      許多宗教不反對吃素。
·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學習吃素。
·      吃素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      吃素也是一種環保救地球的方式。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你想去倫敦?北京?來台北吧-西班牙 梵雅戈(台灣大學)


      台北的建築有很多不同的特點,從小小的寺廟到高高的大樓。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分析台北最常見的建築風格,因為台北的歷史很複雜,所以重要大樓的風格也有很多種。當然日本政府的總統府跟清代有錢人的房子完全不一樣,可是,你們知不知道如果維多利亞女王來到台北,她可能會覺得跟英國沒有那麼大的差別?或者你去北京旅行的話,你會發現那裡有點既視感?原因是台北的建築。

1683- 1894 台北原始的建築:清朝建築

       台北有些很好的清朝建築代表。1846年建設的林本源園家邸是在台北最好的例子之一。在清朝建築裡,一間房子最重要的不是它的高度,而是它的寬度。還有,院子和池塘是傳統房子特色的一部分;林本源園家邸有十多個院子,也有五、六個池塘。在傳統建築裡,顏色很具象徵性。大部份的窗戶,門,支柱都是紅色的,表示吉利。也容易找到表示自然和健康的淡藍色的欄杆。
     關於建築材料,這間房子本來是用木頭建造的,可是發生了火災以後是用紅磚塊重建的。


1895-1945 日本殖民建築

      對我來說這是台灣最有特點的一種風格,因為外國都沒有。這是像台大醫院、總統府、西門紅樓這樣的大樓。第一個跟以前風格不一樣的重點是建築材料:紅磚和白色的石頭。第二個是高度比寬度重要的多。比如說,中華民國總統府以前是台灣最高的大樓,高一百六十公尺。
      這個風格受到許多外國風格的影響。最容易看出來的是巴洛克的影響。這些大樓內側和外側都有高高長長的白色科林斯式的支柱。第二個大受影響的風格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建築。若這些大樓被搬到英國,沒有人會知道他們其實是台灣的。不管是窗戶的形狀,帶狀裝飾,還是紅磚......,都好像英國產業革命的辦公室。


1945-1980~ 中式歷史主義建築

      為了建造和過去外國式建築不同的特色建築,這幾年政府決定開始建設傳統富麗堂皇式的建築。這個風格的建築常常很有氣勢,在台北的例子是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和圓山大飯店。這些大樓都很相似:都有紅色的支柱,黃色的屋頂,還有他們的屋頂下都有木頭的鑲板。鑲板上有藍色的中式主題繪畫。跟古代建築一樣,它們的屋頂上有脊獸。
      許多人常錯把這些大樓當作古代的,要小心一點,這些大樓沒有北京故宮那麼長的歷史!

1932-1990~ 現代主義建築
    
      說到現代主義......,你可以想想台電大樓。不好看、高、大,太簡單了。國際式的建築真的沒有什麼好稱讚的。這種大樓沒有個性,哪裡都可以找到這種大樓,不管你在歐洲、美洲或者亞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令人尷尬的建築。我覺得在這方面台北的代表建築就是以前台北最高的台電大樓。

1960-現在 後現代主義建築

      目前後現代主義建築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風格之一。這個風格是從現代主義演變而成的。跟現代主義的國際式完全不一樣。這個風格反對建築國際化。一方面要加入當地的特點,一方面也要加入有意義的裝飾。台北最有代表性的大樓就是台北一零一。這棟大樓有很多隱藏的意涵。
      第一,它的名字有很深的意思。一百是完美的數字,所以加一成為更完美的。還有,一和零這兩個號碼是二進制的電腦語言。最後,台北一零一有一百零一層樓。關於數字還有一些暗藏的意義:台北一零一的塔有八個部分,大家都知道八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吉利數字。
      連台北一零的燈
光也是有意義的頂樓的黃色燈代表自由的火
炬。主樓的彩色燈光也是有意義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代表色禮拜一是紅色二是橘色三是黃色四是綠色五是藍色六是靛青色星期天是紫色。這些顏色代表彩虹的顏色,因為彩虹連接世界和天。所以這象徵世界和天也被台北一零一連接。

      建築不只是一個好看的藝術品,也可以帶領你時光旅行是知道你的城市歷史的方法。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德國與台灣的餐飲文化-德國 席小芮(台灣大學)


     我想介紹德國餐飲文化,然後指出和台灣餐飲文化的差別。 一般來説有兩個最明顯的差異在德國除了菜要好吃,也很重視服務,用餐以後還會坐很久,一起聊聊天。在餐廳用餐很貴,而且照規矩一定要點一杯飲料,也要給小費。但給多少小費就要看服務員做得多好。這使德國人最晚會在大學時跟室友一起學習煮飯。我們不像台灣學生常約出去吃飯,我們會一起煮飯,坐坐,聊天。隨便吃吃的時候,一般有一到三道菜,再加上一種飲料,譬如説紅酒、白酒、啤酒、水、果汁或汽水 。紅酒、啤酒跟白酒有專門的杯子,就像台灣人會用茶壺來裝茶。白酒杯跟紅酒杯的形狀不一樣,越細長越好,這樣乾杯的時候,杯子的聲音才好聽。酒只能倒到杯子最寬的地方。紅酒不能冰,但白酒的冰涼度要很夠。喝啤酒的話,也要夠冰,而且不能用吸管喝,更不可以加冰塊。這些會影響啤酒的口感跟香醇度。啤酒不能倒進一般的果汁杯,因為每一類啤酒有自己的啤酒杯。倒進杯子的時候,泡沫要像廚師戴著一頂白色大帽子一樣。服務員不能在桌子上倒啤酒,所以點第二杯啤酒的時候,服務員會換啤酒杯。基本上吃魚或白肉-像雞肉-的時候,要喝白酒;吃紅肉的時候,要喝紅酒,這樣味道會比較好。紅酒和白酒算是比較優雅的酒,高級的餐廳有專門的酒單。但在德國最重要的飲品是啤酒。

豐盛的早餐
      西元七百三十六年已經有啤酒的歷史紀錄。中世紀在修道院常常釀造啤酒的原因可能是以前只有修道院僧侶多,原料多,還有設備好,所以有很多有名的啤酒品牌還是用修道院的名字,比如説方濟啤酒(Franziskaner)。德國有五千種啤酒品牌。非常多德國人喜歡約出去,一邊喝啤酒,一邊聊天。吃香腸、燒肉、烤肉或麵包等的時候,德國人喜歡配啤酒。雖然現在在台灣吃三明治或別的麵包當早餐的人越來越多,一般的早餐、中餐和晚餐都是熱的。在德國早餐跟晚餐一般是冷的,因為我們都吃麵包。早餐一般是各種麥片加新鮮水果和牛奶或優格,或是麵包配果醬、火腿、起士、黃瓜等。假日有時間的話,還有炒蛋、煎蛋、或煮蛋,也有水果沙拉。早餐一般喝咖啡、紅茶或者柳橙汁。德國南部的傳統早餐是麵包配香腸還有啤酒。晚餐喝湯加麵包,或麵包配火腿、起士,有時候有煙燻或煮的香腸還有沙拉。 我們有各種火腿,有一千五百種香腸,也有五百種乳酪。 全部都擺在桌上然後大家自己拿,像台灣一樣。 這道菜叫做 Brotzeit,也很適合配啤酒吃。吃 Brotzeit 的時候沒有前菜,也沒有點心。
Brotzeit
      但如果不是吃 Brotzeit 的時候,每個人點的菜一定要同時上桌。這樣大家才能一起用餐。如果一個人的菜晚一點到,另一個人的菜已經冷了,就不好吃了。服務員要能同時端三個盤子。如果是非常高級的餐廳的話,服務員會站在兩個客人的後面,從他們的中間把他們的盤子擺在他們前面。 他們要先服務女生,再服務男生。另外也必須先服務年紀大的。先吃前菜,再來是主餐,最後是點心。每個人有自己的份量。如果吃比較高級的套餐,就有三到十道菜,其中有一道是主餐。重點不是要吃很多所以每道餐的量並不多,而是一起聊天,享受好氣氛和服務。除了白或紅酒還會有水。點心之前有一大盤各種乳酪。很高級的餐廳的服務員會問你要吃哪種,然後幫你切一塊,其餘就是自己切。服務員看到你的飲料快喝完的時候會問你要不要繼續喝你之前喝的飲料。吃點心的時候才喝熱飲,像濃縮咖啡或一般咖啡。之後服務員會問要不要喝烈酒幫助消化。為了營造好氣氛,桌上的擺設很重要,會鋪桌巾,有時候會有蠟燭和花。如果有三道菜以上,盤子的右邊會擺兩到三把刀子;左邊擺兩到三把叉子;上面擺一把大湯匙和小湯匙。最外面的刀叉比較小,中間比較大的是主餐用的。如果主餐是魚,會擺吃魚用的特殊刀子;如果吃麵,不會擺刀子,會擺湯匙,這樣才能把麵用叉子捲在湯匙裡。上面的大湯匙是主餐前喝湯用的,小湯匙是吃點心用的。台灣的點心常是水果。這種點心比較健康。台灣人吃水果之前會喝湯,不像在德國,湯一般做為前菜。在台灣湯很重要。就算是比較普通的餐廳,一般也都會提供湯。而且台灣人很喜歡點湯麵。在德國,不管餐廳多便宜,刀叉一定會先擺在桌上。吃完以後刀叉要平行擺在盤子上。這樣服務員才知道要把盤子收走。
      出去吃飯比在家裡煮貴很多,所以如果在辦公室,中午休息時大部份的人會去員工餐廳或是買各種麵包夾起士、火腿或香腸,偶爾才跟同事去餐廳吃飯。很多德國人也喜歡自己帶家裡的麵包。我們不習慣買便當,跟台灣差異很大。台灣小餐廳的菜單對德國人來說也很特別,因為點餐方式是直接在菜名旁邊畫線。台灣人喜歡吃海鮮還有帶骨的肉,所以垃圾可以直接放桌上。在台灣在高級飯店跟普通餐廳吃飯很不一樣。傳統高級飯店有圓桌,大家一起點很多道菜,各自夾菜,盛湯,跟我們的 Brotzeit 一樣。在德國如果參加高級飯店的聚餐的話,一般會在用餐前喝一杯酒,叫 Aperitif,是為了開胃。服務員會端一些小吃給大家吃,可以用手拿來吃。目的是大家先見個面,聊聊天,大概會花半個小時左右。
      在德國用餐的時候要注意先吞下嘴裡的菜才說話,別人才不會看到你嘴裡的食物。吃飯的時候嘴巴要閉起來,不要有聲音,也不能打嗝。最好是兩隻手都擺在桌上,手肘不要碰到桌子。吃主餐最好不只用叉子,也要用刀子。兩種餐飲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特色。在德國我們不只重視食物,也重視飲料、裝飾、服務,還有吃完飯以後繼續坐著聊天。服務員要特別注意每一個人。我比較喜歡這樣, 但我也很喜歡台灣餐廳都會提供水,不用另外花錢買水。我也很喜歡點很多不同的菜然後自己夾,這樣可以試更多種菜,而且可以選要吃哪種,吃多或吃少。如果菜擺在圓桌轉盤上,可能不方便同時夾菜,必須等其他人夾完菜以後才輪到自己,不過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學習。